
著名的绳缚模特儿 Clover 曾经写了一篇《受缚者指南》,从各种生理与心理上的准备来讨论绳缚可能的风险、以及如何掌握自己在受缚时的身心状况。 相对的,对于一个期待自己成为「绳师」的绑缚者来说,虽然各种关于技法的教学已经不计其数(甚至某种程度上有些泛滥了),但对于作为一个对别人施予拘束捆绑的人应该有如何的「心态」,相关的论述我想目前还是相对的少了一些。
要先澄清的是,如果要从一些基本的、关于如何做好一个绑缚者的各种事物做为起头的话,所谓的心态,在这里暂时还不包含各种绳缚美学或者哲学问题。 毕竟这些讨论很容易进入纯粹个人的内心世界; 甚至成为对东洋文化的神秘想象,但这些对于扎稳脚步其实帮助有限。 毕竟最终,绳缚走到底还是一种「技艺」,与钢琴、舞蹈或者绘画在学习的途径上差异不大。 先是精熟基本的规则,然后才是情意的发展,唯一的不同只是其他的技艺往往面对的只是器物,绳缚的技艺在一开始就要和他人很近距离的接触,甚至需要他人(绳模)的承担。 乐器被弹坏了它并不会伤心疼痛,但把活生生的人弄得不愉快/不舒服绝对是一件不能等闲视之的事情。
以下的几点,是我个人五六年来从一个一无所有的初学者,到一个能顺利独立演出的资浅绳师的一点历程。 虽然并不一定全然正确,但或许能帮助一些有兴趣踏入这个领域的朋友少走一些冤枉路。
了解你的动机
会想要学习绳缚的人常常是看了一些美丽的照片或者影片,认为绳缚是一门神秘的「淫技」,因此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但其实以当今绳缚主流的意识形态来看,与其作为一种身体性的快感,它更注重精神上亲密关系的具体化呈现,因此所强调的是其展演性和对他人而言的可看性。 毕竟无论是演出或是影片,其存在的目的本身就是以受他人观看作为前提,就算强调一种「彷佛亲临私密现场」的其境,最终仍然是对于私密的仿拟和转写,而非单纯把场景从暗室搬到舞台发生的「再现」。 至于所谓的舒适,在绳缚的语境里如果谈的是身体上的感受,更多的时候其实指的是「可以接受的痛苦」,而非「性快感」。 至于这样的苦痛如何被受缚者和绑缚者所诠释,那是另外一件事情。
因此,在目前一般意义的绳缚中,就算再怎么强调受缚者的体验,所有的学习都还是环绕着一套「做给他人看」的技法。 如果你的目的是纯粹的追求一种可以舒适的让受缚者获得性快感的绑缚,那其实大部分所能看到的绳缚演出或摄影,并不以此为主要目的,并且在技法内容的繁琐程度上也已经远远的溢出了这种需要、甚至往往会因为美感的需要而增添各种技法的内容或是牺牲绑法的舒适度。 毕竟,好看的绑法往往不一定是舒服的绑法。
就算确定要走上以「被观看」为目的的绳缚之路,其中不同的观看方式所着重的技法内容也不尽相同,所需要「选修」的其它额外技艺也彼此有别。 动态的表演需要强调绑缚的流畅以及互动性,静态的摄影则更强调绳路的细心处理以及瞬间的肢体张力呈现,也因也会有很不同的练习重点,了解自己想要达成的展演方式,是最重要的第一步。 附带一提,不要因为「会绳缚」可能提升你在BDSM社群中的声望或是资本而学习它,因为这是一个错误观念。 绳缚并不比其它任何BDSM的项目特别,虽然它很容易在短时间吸引人们的目光、有很多人在谈论它,但会不会绳缚与能不能受人欢迎是两件事情。 你的人格与人品决定你的价值,而非你会些甚么。
找到适当的人与场合
虽然绳缚的套路和其他的舞蹈或是武术相比可以说简单许多,但其中仍然有许多繁琐的细节和需要注意的小地方。 因此和前述的各种技艺一样,找一个或是一群能一起相互提携的朋友甚至老师来学习,会远远比看着纸本闭门造车来的有效率的多。 除了同好切磋之外,许多的绳师也都会有自己设立的讲座、甚至提供一对一的教学服务。
但要注意的是,由于实际上并没有关于绳缚技艺的认证机构,因此任何人都可以自称绳师、自创流派、宣称自己师承哪位名人,甚至将自己所学的渊源塑造的悠久显赫。 因此,在缺乏一个具有公信力的认证机制下,初入门的绳缚者往往要自行透过各种零散的信息来判断究竟要向谁学习。 一般来说,当代绳缚的
历史其实非常的短,以最典型的高手小手缚为例,要到20世纪末期才逐渐的在日本通俗情色杂志反复的尝试过程中被稳固下来。 因此,无论哪一种「流派」历史其实都非常年轻,也各自有一些自己的绑缚风格:从随兴到严谨、从简约到繁琐…… 特色可以说是不胜枚举。
入门者可以从搜集和观察这些绳师的作品风格开始,决定自己想要发展的绳缚技艺甚至学习的对象。 而作品数量的多寡也往往是一个绳师能力的客观证明之一。 好的绳师通常会有很多的合作机会以及作品产出,除此之外,在作品中也能看到绳师在绳缚技法上的底蕴究竟如何。 如果他的作品中只能看见几套固定的绑法,而且又开设昂贵的一对一课程,那么他的课程是否值得投资,就可能要多考虑一下。 除此之外,社群中其他同好的评价也是个重要的参考信息。 通常好的绳师并不会吝于回答他人的提问或提供建议,因此在社群中会具有一定程度的声望,活动也大多会有公开的信息,相对的也比较少出现自打广告、总是受少数亲近吹捧的情形。
当然,对于一个入门的绳缚者来说,其实并不需要这么快就投入一对一的学习。 有个技艺精湛的老师当然能让你进步神速,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只要是已经有熟悉基本套路甚至有吊缚能力的人,就已经能提供非常足够的经验供参考。 许多地方都有所谓的沙龙或是绳会,顾名思义就是一个绳缚爱好者一起练习的地方,有时也会有绳师进行简单的基础教学。 虽然在这些场合里练习泰半还是自己的事情,但多多参加这些活动,不只对技巧会有所帮助,也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 要记得,相对于老师,大量的练习才是进步最主要的原因。
除开学习的对象以外,就如之前所提及,绳缚是一项「被观看」的技艺。 所以在技艺本身之外,你还会需要许多外部的专业或是技术来呈现你的绳技。 大部分让人为之惊叹的作品除了绳师本身之外,若是静态影像则意味着好的摄影师,若是动态演出则必定包含好的肢体呈现和舞台设计。 而好的视觉造型则是所有成功的展演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因此,多伸展自己的触角与具有其他专业的人合作,是提升自己的作品品质与沟通能力很重要的一件事。 如果能和对绳缚或BDSM不是那么熟悉的圈外人合作,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尽社会推广的功能,何乐而不为?
不过切记,任何的演出或是摄影作品在执行之前,对于各种关于受者隐私的问题都要特别注意。 录影/照片是否能公开、如何公开、露脸或裸露的程度如何、摄影师或其他协力者能不能将成果纳入来作为个人的作品集等,都是要事先进行充分沟通的事情。
耐心与细心
任何技艺的学习过程都是枯燥而乏味的,绳缚自然也不例外。 就算背熟了套路,绳圈在肌肉上的位置、松紧的拿捏、过程的流畅等等,都需要反复的练习才能熟稔。 而若进到吊缚的领域,绑缚结果的好坏,更是与对受缚者身体状态的掌握息息相关。
而相对于一天可以反复练上成千上万次的乐器或是舞蹈,绳缚的练习因为需要另外一个人以及场地的配合,加上每次比较完整的绑缚都要花上不少时间,因此练习的进展往往相当缓慢。 在练习比较生疏或困难的技法的时候,一整天都没办法让受缚者觉得舒服、甚至连吊都吊不上去的状况也是非常常见的。 而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挫折实在太过常见,因此在学习绳缚的过程中,保持耐心绝对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不好的情绪会让绑缚的结果变得更糟糕,你的受缚者也绝对有足够的敏锐度查觉你在绑缚过程中的不耐或者挫败感,并且同样会被这些负面的情绪感染到。 他可能会开始对你有不好的印象、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够耐绑/耐痛?。 而这都不是好的现象。
如果觉得挫折的时候,记得向你的练习对象坦白,两个人先暂停所有的绳缚动作,好好的聊聊天、鼓励彼此刚才的努力、一起讨论怎么样可以更好。 绳缚终究是两个人的事情,「表达自的感受、发掘不舒适的原因」其实是同样是一种需要练习的自我探索过程。 毕竟对你的绳缚成果最清楚的,应该是你的受缚者。 他的意见应当有绝对的优先和重要性。
另一个重要的要点是细心。 各种细节的结果决定了绳缚的好坏,包括两股绳不要缠绕交叠、接绳或单柱缚绳头的绳圈不要留太多、绳圈的松紧要一致不能太大等等。 能把这些细节处理得好,厉害的绳师不一定会许多花俏的技法,但这些基本的细节绝对都处理得十分到位。 这也是为什么同样一套高手小手缚初学者和精熟者绑出来的差异会如此大的原因。 而除了在技法上的细心之外,对于受缚者状态的细心也是必要的。 比较精进的绑缚者能从肌肤的颜色或受缚者的动作来确知对方的状况,入门者则可以先从随时口头询问作为开始,但随着观察力的提高要记得逐渐降低对询问的依赖。
亲近但严肃
许多初入门的绑缚者往往在练习的时候,会因为担心受缚的对象感到无聊,因此试着和受缚者聊天、甚至玩笑打闹,希望能拉近自己与对象之间的关系。 但这其实是一个相当不好的习惯。 通常愿意担任受缚角色的人,或多或少都能享受被绑缚的过程,因此就算是练习,也应当尽量的认真以对、适度的投入自己的情感。 这样会远比和对方随意聊天更能拉近彼此的距离。
况且,在绳会这种许多人一起练习的场合,闲聊很可能会对其他认真练习的人造成干扰。 除此之外,练习绳缚的时候,绑缚者应该专注于绳路的处理以及观察受缚者的状态、传递自身的情绪让对方体察。 而受缚者也应当随时注意自己的身体状态、以及体察绑缚者在绳缚的过程中所传递的情绪意向。 因此尽量专心于绳缚、把练习的效益发挥到最大,也是增加学习速度的重要因素。
严肃但亲近的态度,不只应当发生在绑缚的过程中。 在邀约受缚者练习的过程中也同样很重要。 以轻松戏谑的方式来化解邀约的尴尬并不是一种好的做法。 相反的,诚恳的询问才是能让人愿意再度与你练习的态度。 除此之外,稍微向你的被缚者介绍一下自己想绑的东西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不仅能让对方更清楚的了解你的意图以及接下来会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也比轻佻的「想试试看吗」更有吸引力。
千万不要自负
绳缚是一种高度风险的活动,而且此种风险在绑缚者和受缚者之间的分配极度的不平衡。 在受缚者几乎承担了所有可能的身体伤害的情形下,绑缚者尤其该提高对于自己绳缚技巧的标准,避免「自我感觉良好」的状况出现。 绳缚的成果并不纯粹由绑缚者的技法精熟所决定,相反的,受缚者的肌耐力、柔软度、信任程度、肢体表达等因素所占的比例绝对不低于绑缚者的绳技高低。 换言之,偶然的成功可能来自于受缚者本身的身体能力,而非能一体适用到其他受缚者身上。 将绳缚失败的原因归吝于受缚者、或者偏好特定的身体类型绝对是被禁止的错误心态。 毕竟如果只能绑得好那些柔软度好、耐力佳的受缚者,那绑缚者的角色也就没有什么值得一提之处了。
因为所绑缚的对象是人,绑缚的结果其实也是由技法和身体所共构的结果,所以对自己的技艺保持谦抑乃是理所当然。 这样的谦抑一方面是表现在对于已经熟悉的绑法的谨慎上,就算是再怎么熟练的套路、再怎么熟悉的人,依然不能掉以轻心或是忽略了对受缚者各种身体讯息的重视,也不能预设同一种绑法可以在每一个人身上都成功,这点在吊缚上尤其重要。 另一方面,在练习新的套路的时候,也绝对不能躁进,尤其要避免在具有展演性的场合,例如Play Party上尝试不熟悉的绑法,因为周遭环境的观看压力,很可能会让你在急于表现自己的心态压力下作出不理智的坚持。
追求「平衡」
最后一件重要的事情是,若绳缚的美好是在于体现绑缚与受缚者之间亲密的关系与情感,那么在展演这种情感的过程中,必定是由双方共同将彼此共有的情感表达出来。 因此,一套绳缚的呈现中,绑缚者与受缚者应该都对整体的情绪氛围和视觉有着均衡的「贡献」。 所谓的均衡,意味着在其中观看着可以看到双方在技艺投入与内心的情意,而非只是受缚者个人的独脚戏或者绑缚者的个人秀而已。
为了达到两人的平衡,绑缚者应该由受缚者的身体能力出发来思考适合对方的绑法。 尽量避免那些过度简单但极度仰赖受缚者耐力的吊缚姿势,例如单脚倒吊,因为这样纯粹由受缚者的身体所成就的绳缚正是一种极度不平衡的展现方式。 但同时,过度炫技的绑法也会让绑缚者过于专注在复杂的绳路上、无暇与受缚者互动而沦为单纯的「捆工」,因此也同样应该避免。 除此之外,在考虑「该绑甚麽形」的时候,应该试着考量受缚者对于自己身体的看法:他喜欢自己呈现甚么样的姿态,哪些姿势会让他觉得羞赧,哪些能舒适享受,哪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哪些是他绝对讨厌要避免的「地雷」…… 每种不同的绑缚会因为这些不同的看法而具有不同的意义。 因此,有意识的组合这些绑法的意义顺序,能让绳缚的展现与情绪的表达有更好的结合。